中国这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。
鄂尔多斯天骄成吉思汗陵
成吉思汗遗骸留在了外蒙,葬处无人确知,哪来的成吉思汗陵呢?的确,成吉思汗陵不是我们想象的深埋,有很多殉葬品,再起个坟丘的帝王陵墓。至今考古也没有发现一座蒙古帝王的陵墓。成吉思汗陵其实是指祭祀成吉思汗及其夫人和圣物的八顶白色宫帐。
蒙古帝王及贵族身后都是安葬在他们的故地,不管死在哪里。遗骨都被深埋地下,地上恢复自然原貌,不留一点痕迹。这种埋葬习俗不仅与“保密”有关,更是与蒙古人的一种古老观念相联系。蒙古人过去信奉萨满教,祭奠先人主要是祭灵魂,不是祭尸骨。按照蒙古族的习俗,人将死时,他的最后一口气——灵魂将离开人体而依附到附近的驼毛上。供奉成吉思汗灵位的毡包内有一绺白骆驼额头的绒毛,据说吸走了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而留下了他灵魂。尸骨则回到了大地“母亲的怀抱”,消化在那里,得到永远的安宁。
成吉思汗死于宁夏六盘山对西夏的征伐中。传说成吉思汗当年西征时,途经鄂尔多斯,看到这里水草丰美,花鹿出没,一时被美景所吸引。他把马鞭插在地上对随从说,“我死后可葬此地”。
成吉思汗死后,蒙人用他生前使用的八座白色宫帐(八白室、八白宫)安放着象征成吉思汗“灵魂”的灵匣,还有画像和部分遗物,进行供奉,举行祭奠活动。最初“八白室”随鄂尔多斯部落逐水草搬迁,所以蒙古族祭奠成吉思汗也都随鄂尔多斯部迁移。
清顺治年间,蒙古各部实行盟旗制度,鄂尔多斯设立伊克昭盟,“八白室”被固定在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旗。从元至今,鄂尔多斯部的达尔扈特人是世代相传的八白宫守护人。八白宫也逐渐成为“全体蒙古的总神祗”、“奉祀之神”,世代供奉、祭祀。至今不把成陵称为“陵”,也是有道理的。
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避开战乱,八白宫移至甘肃榆中兴隆山,1949年移至青海塔尔寺。1954年,内蒙政府将成吉思汗的白色宫帐请回故地,并建纪念性陵园,即今天的成吉思汗陵。
成陵离蒙古国和内蒙首府呼和浩特很远,离陕北榆林很近,从榆林到鄂尔多斯(市)就两个多小时。鄂尔多斯蒙语的意思是“众多的宫殿”。成陵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巴音昌呼格草原上。伊金霍洛蒙语的意思是“圣主的院落”。
走进成陵,迎面一座三门四柱白色牌楼,体现的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完美融合。
成吉思汗铜像广场,是根据成吉思汗西征西夏途径鄂尔多斯,赞美鄂尔多斯是“梅花鹿儿栖身之所,戴胜鸟儿育雏之乡,衰落王朝振兴之地,白发老翁享乐之邦”而建。一条通往陵宫石砌步道,每段由九级台阶组成,共九十九级。蒙古族认为“9”是吉祥之数。
三座相连的蒙古包式陵宫大殿是成陵的核心,象一只展翅的雄鹰,保留了草原上的蒙古包和成吉思汗八白宫的形状特点。乳白色的墙壁,朱红的门窗,金黄宝顶,古朴典雅,神秘庄严。
陵宫由正殿、寝宫、东西殿、东西过厅组成。陵宫内不许拍照。供奉着成吉思汗及几位皇后灵柩,以及成吉思汗征战时用过的弓箭、战刀、金马鞍,即祭祀用圣奶桶等。这些如圣物一直供奉至今。
成吉思汗陵历史文化展览馆,是蒙古民族代表性建筑。通过图片、实物等,系统地展示了成吉思汗陵沧桑历史,古老神秘的成吉思汗祭祀。
陵宫右侧是苏勒德祭坛。苏勒德(苏鲁锭)蒙语“矛”的意思。成吉思汗金帐顶部的苏勒德作为蒙古军队的军旗,从此苏勒德代表着战神,代表着成吉思汗,表示着至高无上。祭坛15.4米高,直径54米。
阿拉坦甘德尔敖包为纪念成吉思汗而设立。成吉思汗率军路过鄂尔多斯目睹这里水草丰美,是一块风水宝地。留恋之际,他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。人们为纪念此事,便在马鞭落下处建了敖包。敖包是祭祀苍天、山水神灵和祖先的圣地。敖包旁树立的阿拉坦嘎达斯意为“北极星”,象征星座、苍天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,春季查干苏鲁克大祭,祭天仪式就在这里举行。查干苏鲁克蒙古语意为“洁白的畜群”,因祭祀要挤洒九十九匹白骒马鲜奶,以之乳祭苍天而得此名,也称“鲜奶祭”。意在祈求苍天和先祖保佑人畜兴旺,大地平安。
气壮山河门,犹如巨大颠峰至顶劈开。成吉思汗手持苏勒德跃马矗立中央,构成“山”字型。
铁马金帐群雕,展示成吉思汗军阵行宫的大型实景雕塑群。再现了成吉思汗一生戎马,征战南北,统一蒙古,横跨欧亚,浩浩荡荡,气势磅礴的气势。
成陵是祭祀成吉思汗最神圣最集中的地方。包括日祭、月祭、四时大祭、年祭和具有特殊内容的祝福祭、香火(灶)祭、奶祭、酒祭、牲祭、歌祭等一年数十次专项祭奠,内容丰富,规模宏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
发表评论